比喻谎言的成语(什么成语能形容谎言)(31个)

2025-09-09 03:14:51

比喻谎言的成语(什么成语能形容谎言):一派胡言,三人成虎,不切实际,不攻自破,东诓西骗,两面三刀,乘人不备,众议成林,信口雌黄,口中雌黄,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呼幺喝六,弥天大谎,文过饰非,无中生有,无谎不成媒,昧地瞒天,本末倒置,混淆视听,瞒天昧地,空心架子,胡言乱语,花言巧语,表里不一,言十妄九,谩辞哗说,随口乱说,鬼话连篇,拨弄是非,巧言如流。1、一派胡言 yī pài hú yán

释义:一派胡言 指不切实际的言语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2、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三人成虎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3、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4、不攻自破 bù gōng zì pò

释义: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出处: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5、东诓西骗 dōng kuāng xī piàn

释义:东诓西骗 指到处说谎诈骗。

出处:《孤本元明杂剧 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论我,半个字也不识,若说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东诓西骗,天下绝魁。”

6、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释义: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7、乘人不备 chéng rén bù bèi

释义:乘人不备 乘:趁着。趁着别人没有防备干某事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8、众议成林 zhòng yì chéng lín

释义:众议成林 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出处:《淮南子 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9、信口雌黄 xìn kǒu cí huáng

释义:信口雌黄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出处: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0、口中雌黄 kǒu zhōng cí huáng

释义:口中雌黄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出处: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1、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12、口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口蜜腹剑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3、呼幺喝六 hū yāo hè liù

释义:呼幺喝六 呼、喝:叫喊;幺:一;骰子的六面分别标有一至六的点数。原指赌徒高喊骰子点数的嘈杂喧哗声。现也形容盛气凌人地大声叱斥。

出处:元 无名氏《气英布》:“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14、弥天大谎 mí tiān dà huǎng

释义:弥天大谎 弥:充满。天大的谎话。mí弥迷

出处:元 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那厮主置定乱宫心,酝酿着漫天谎。”

15、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

释义:文过饰非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过失、错误。

出处:唐 刘知幾《史通 惑经》:“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委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16、无中生有 wú zhōng shēng yǒu

释义:无中生有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7、无谎不成媒 wú huǎng bù chéng méi

释义:无谎不成媒 谎:谎言。媒人说亲没有不说谎的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颜俊道:‘常言无谎不成媒。你与我包谎,只说十二分人才,或者该是我的姻缘,一说便就。”

18、昧地瞒天 mèi dì mán tiān

释义:昧地瞒天 欺骗天地。比喻昧着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

出处:明 无名氏《活拿萧天佑》头折:“你这般昧地瞒天,谄佞奸僻。”

19、本末倒置 běn mò dào zhì

释义:本末倒置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出处: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20、混淆视听 hùn xiáo shì tīng

释义:混淆视听 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使人产生错觉;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21、瞒天昧地 mán tiān mèi dì

释义:瞒天昧地 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

出处:元 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22、空心架子 kōng xīn jià zǐ

释义:空心架子 空话、谎言或无实际内容的东西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

23、胡言乱语 hú yán luàn yǔ

释义: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24、花言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释义: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5、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释义:表里不一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26、言十妄九 yán shí wàng jiǔ

释义: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27、谩辞哗说 màn cí huá shuō

释义:谩辞哗说 谎言乱语。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君王国于会稽,穷于入吴,言悲辞苦……而君王何为谩辞哗说,用而相欺,臣诚不取。”

28、随口乱说 suí kǒu luàn shuō

29、鬼话连篇 guǐ huà lián piān

释义:鬼话连篇 鬼话:不真实的话。连篇:一篇接一篇。满口说的全是蒙骗人的胡言乱语。

出处: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四回:“鬼话连篇,捏造出许多洞府,许多法术。”

30、拨弄是非 bo nong shi fei

释义:拨弄是非 挑拨是非。

31、巧言如流 qiǎo yán rú liú

释义:巧言如流 巧言:虚伪的好话。虚假惑人的言辞像流水一样畅通。

出处:《诗经·小雅·雨无正》:"巧言如流,俾躬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