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

2025-05-16 08:58:19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的內容疑似複製貼上自某處,涉嫌違反維基百科的著作權方針。 (2021年7月15日)請協助移除任何非自由著作權的內容,可使用工具檢查是否侵權。請確定本處所指的來源並非屬於任何維基百科鏡像網站。討論頁或許有相關資訊。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7月15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長安大學"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長安大學Chang'an University校訓弘毅明德,篤學創新創辦時間2000年學校標識碼4161010710學校類型公辦大學黨委書記陳志堅[1]校長沙愛民副校長賀拴海 朱傑君 王建偉 範文 彪曉紅職工人數1872餘人學生人數3,7000餘人校址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校區本部、渭水校區總面積占地3745畝網站http://www.chd.edu.cn/

長安大學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直屬國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公立大學[2],擁有「公路建設和交通運送保障科學與技術」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3],同時也是「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由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原西安公路學院)、西安工程學院(原西安地質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三所院校合併而成的綜合性大學。

歷史[編輯]

長安大學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於2000年4月18日合併組建而成,其歷史沿革包含了三所院校共同發展的歷程。

年表[編輯]

長安大學渭水校區圖書館

1951年,西北交通學校在蘭州市郊創辦,奠定了長安大學的第一塊基石。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西安地質學校和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西安建築工程學校先後成立。

1952年,西北交通學校東遷西安,更名為「西安公路學校」。

1953年,西安地質學校在西安成立。

1953年,西安建築工程學校在西安成立。

1955年,西安公路學校更名為「西安汽車機械學校」。

1958年,北京公路學院籌備委員會的教師和設備被調往西安,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的基礎上,創辦「西安公路學院」。

1978年,西安地質學校更名為「西安地質學院」。

1978年,西安建築工程學校更名為「西北建築工程學院」

1995年,西安公路學院更名為「西安公路交通大學」。

1996年,西安地質學院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

2000年4月18日,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和西北建築工程學院三校合併組建長安大學,劃歸教育部管理。[4]

沿革進程表[編輯]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

西安工程學院

西北建築工程學院

主管部門

交通部

國土資源部

建設部

學校前身

西北交通學校

西安地質學校

西安建築工程學校

建校時間

1951年

1953年

1953年

發展歷革

1956年:北京公路學院1958年:西安公路學院1995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學

1978年:西安地質學院1996年:西安工程學院

1978年:西北建築工程學院

2000年:長安大學

現狀[編輯]

長安大學現直屬國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同時也是「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現有2個校區,3個實習基地,占地面積共計3348.22畝。目前的長安大學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兼有經濟、管理、人文多種學科,以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城鄉建設等專業為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等學府,已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8萬餘人。[5]

長安大學設有23個教學院(部),有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6個部省級重點學科,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2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15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專業,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備警官選拔培訓基地。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5000餘人,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一萬餘人、外國留學生1600餘人。

長安大學有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8個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擁有全國高校唯一的汽車綜合試驗場。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027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6人,教授、副教授1200餘人,博士生導師366人,碩士生導師1041人;有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5位,80餘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教育部、交通運輸部、陝西省等各類高層次人才計劃。

學校堅持產學研相結合,近年來,共承擔了包括國家「973」、「8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科研課題在內的科研項目6000餘項,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科技獎勵14項,省部級一等獎31項,其他省部級獎勵500餘項;承擔了包括國家規劃課題在內的各類教育教學研究項目360餘項,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50餘項。年科研經費超過8.5億元。

學校編輯出版《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汽車駕駛員》等8種全國性期刊,其中2種為國家重點建設期刊,3種Ei數據庫收錄期刊,4種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連續入選"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學校1956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先後培養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越南、坦桑尼亞、也門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7000餘人。學校還是中國最早承擔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近年來,學校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力度,先後與美國、英國、俄羅斯、烏克蘭、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所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了交流與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與俄羅斯國立羅斯托夫建築大學等成立國際大學聯合體,設有國家外專局長安外語培訓中心。近年來,學校主辦、承辦了「第五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西部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高校領導與戰略高級國際研討會」、「2006西安國際大地測量高端論壇」、「關學·南冥學與東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歐亞國際地理信息論壇」等幾十個國際學術會議。

為慶祝長安大學建校70周年,2021年4月18日,新時代特色高水平大學教育發展大會在長安大學舉行[6]。

院系[編輯]

公路學院

道路工程系

橋梁工程系

隧道工程系

岩土工程系

軌道工程系

道路總體與智能工程系

機場工程系

城市軌道工程系

汽車學院

運載工程系

車輛工程系

機電與動力工程系

物流工程系

工程機械學院

機械設計系

機械製造系

機械電子系

工程機械系

公路裝備系

經濟與管理學院

運輸管理系

財務會計系

統計系

經濟系

工商管理系

物流管理系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

交通信息與控制工程系

自動化系

軌道交通及自動化系

電氣工程系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

人工智能與交通信息系

物聯網與網絡工程系

軟件工程系

電子信息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

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

地質工程系

地球物理系

測繪科學系

安全工程系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地質系

礦產系

石油系

土管系

地信系

建築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系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系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

水利與環境學院

環境工程系

化學工程系

水文水資源系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系

建築學院

建築系

城鄉規劃系

環境設計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

運輸工程學院

交通工程系

軌道交通與民航運輸工程系

交通運輸系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系

土地工程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部

中國特色理論教研部

中國近現代史教研部

思想品德教研部

形勢政策教研部

思想政治教育系

人文學院

公共事業管理系

行政管理系

法學系

理學院

數學與信息科學系

應用物理系

化學與材料科學系

工程力學系

工程圖學系

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

日語系

大學英語教學一部

大學英語教學二部

研究生英語系

西方語言教研室

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國際學生工作處

體育部(體育系、體育運動研究所)

繼續教育學院

興華學院

校區[編輯]

長安大學現有2個校區,分別是本部、渭水;2個實習基地。

本部[編輯]

位於西安市南郊,由3個教學區(北院,東院,西院)和5個住宅區(長安路,育才路,崇業路,翠華路,明德門)構成。[7]

北院教學區[編輯]

位於西安市二環路中段,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校址,原稱「二環本部」或「本部」。

東院教學區[編輯]

位於西安市雁塔路,原西安工程學院校址,原稱「雁塔本部」。

西院教學區[編輯]

位於西安市長安中路小寨,原西北建築工程學院校址,原稱「小寨本部」。

渭水校區[編輯]

長安大學渭水校區正門,背景為逸夫圖書館

位於西安市朱宏路北段1號,占地1706畝。渭水校區於2002年10月開工建設,2005年投入使用,至今仍在繼續施工,投資已達7.5億元。[8]現長安大學本科1-3年級均在此居住,上課。長安大學築路機械、汽車運用綜合試驗基地也位於此校區內。

太白山實習基地[編輯]

位於陝西省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腳下,共徵地212畝,原稱「太白校區」。太白山實習基地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於1998年8月開始規劃和徵地建設工作,其主要用途是為公路、橋梁、建工、地質、國土資源和旅遊等專業學生在山區選線、定線及路線測設、地質地形勘測和旅遊服務等提供實地訓練的場所。目前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後,每年可滿足1650名學生的教學實習,節假日期間亦可作為教職工休息療養的場所。[9]

圖書館[編輯]

渭水校區逸夫圖書館

長安大學圖書館由四座圖書館構成,分別位於渭水校區(逸夫圖書館)、北院教學區、東院教學區和西院教學區。總建築面積46,668平方米,閱覽座位4,356個,年平均接待讀者120萬人次。[10]

圖書館現有藏書2,486,000餘冊,期刊合訂本94,591冊,中外文現刊3,170種,超星、北大方正等222,000餘種電子圖書。擁有萬方數據資源、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資訊行、工程索引、 美國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數據庫、劍橋科學文摘等二十種國內外著名的中外文數據庫系統。建立了以公路橋梁、工程機械、汽車工程、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地質工程、岩土工程、建築工程、環境工程、經濟與管理等多學科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傑出校友[編輯]

政界

張逸馳,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工程師。

馮正霖,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兼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

周偉,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

張逸馳,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1986年-1991年任西安地質學院(併入長安大學)黨委書記。

扎卡利亞,巴勒斯坦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

穆阿利米,也門駐華大使。

學術界

李佩成,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地下水、水文水資源大師。

彭建兵,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碩,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健龍,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沙理工大學校長。

魏志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

孫小端,路易斯安那州門羅大學終身教授。

秦慶華,天津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國家教育部第四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張逸馳,機械製造自動化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兩次當選973首席科學家。

王小民,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

范一中,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孫博華,南非科學院院士,南非開普半島科技大學機械系應用力學終身正教授,2010海外華人十大新聞人物。

張逸馳,美國密執安工業大學博士、硅谷奧多比公司主任工程師 。

呂忠達,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副總指揮兼總工程師。

張占民,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副教授,Clyde E. Lee領銜教授

尤占平,密歇根理工大學教授,長江學者

Zongzhi Li,伊利諾伊理工大學副教授

房英武,美國維吉尼亞州交通廳道路工程專家

張逸馳,工科試驗班,加拿大安大略省交通廳路面管理專家

姜紫峰,美國華爾街著名諮詢公司Parson高級交通工程專家

張逸馳,美國印第安那州交通廳路面與交通安全專家

文化界

杜中信,西安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馬保國,中國大陸太極拳師,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

商界

杜傳志,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思民,路橋集團國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折益寧,長安航空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易小剛,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參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列表

211工程

參考資料[編輯]

^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志坚出任长安大学党委书记(简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district.ce.cn. [202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 “211工程”学校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4).

^ 长安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7. [2016-11-25]. (原始內容 (DOC)存檔於2016-11-25).

^ 关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的决定(教发〔2000〕88号).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0-04-11 [2024-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7).

^ 长安大学简介. 長安大學. 2009年5月11日 [2009-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2).

^ 长安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 校长: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中新网. 中國新聞網. [202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 长安大学本部地图. 長安大學. [2009-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6).

^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简介. 長安大學. [2009-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3).

^ 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简介. 長安大學. [2009-08-25]. [永久失效連結]

^ 长安大学图书馆简介. 長安大學. [2009-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5).

外部連結[編輯]

長安大學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渭水學子首頁

長安大學先鋒家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西安行政區劃

蓮湖區

新城區

碑林區

灞橋區

未央區

雁塔區

閻良區

臨潼區

長安區

高陵區

鄠邑區

藍田縣

周至縣

地標

城牆

大明宮

秦始皇陵和兵馬俑

鐘樓

鼓樓

大雁塔

小雁塔

碑林

興教寺

半坡遺址

文化

秦腔

教育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大學

長安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西安郵電大學

西安財經學院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音樂學院

西安體育學院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美術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

交通

西安地鐵

西安站

西安北站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210國道

211國道

312國道

閱論編陝西高等院校

中國大陸高等學校列表

陝西省教育廳

軍事院校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西安(中央軍委)副戰區級本(分)

空軍工程大學西安(空軍)正軍級本

火箭軍工程大學西安(火箭軍)正軍級本

武警工程大學西安(武警總部)正軍級本

空軍軍醫大學西安(空軍) 副軍級本

空軍西安飛行學院西安(西部戰區空軍)副軍級本

陸軍邊海防學院西安(陸軍)正師級本

中央部屬

西安交通大學(教育部屬) 本

西北工業大學(工信部屬) 本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部屬) 本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部屬) 本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育部屬)(央企共建) 本

長安大學(教育部屬) 本

西安市

西安交通大學 本

西北工業大學 本

陝西師範大學 本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央企共建) 本

長安大學 本

西北大學(省部共建) 本

西安理工大學(省部共建) 本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省部共建) 本

西安科技大學(省部共建) 本

西安石油大學(央企共建)本

西安工業大學(省部共建)(央企共建)本

西安郵電大學(省部共建)本

陝西科技大學 本

西安外國語大學本

西北政法大學本

西安工程大學本

西安美術學院本

西安財經大學(省部共建)本

西安體育學院(省部共建)本

西安音樂學院本

西安醫學院本

西安文理學院本

西安航空學院本

陝西學前師範學院本

陝西警察學院本

西安戲劇學院(籌)本

西京學院民本

西安培華學院民本

西安翻譯學院民本

西安歐亞學院民本

西安外事學院民本

西安思源學院民本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民本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民本

西安工商學院民本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民本獨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民本獨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民本獨

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民本獨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民本獨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民本獨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民本獨

長安大學興華學院民本獨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民本獨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民職本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民職本

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專

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

陝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專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專

陝西職業技術學院專

陝西經濟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專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專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專

陝西青年職業學院專

陝西工商職業學院專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專

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民專

西安健康工程職業學院民專

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民專

陝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民專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民專

陝西旅遊烹飪職業學院民專

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民專

西北電業職工大學成

西安西電機電學院成

陝西開放大學成

陝西航天職工大學成

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職工工學院成

西安廣播電視大學成

陝西兵器工業職工大學成

西安鐵路工程職工大學成

西安市職工大學成

陝西工運學院成

西安航空職工大學成

陝西省建築職工大學成

銅川市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專寶雞市

寶雞文理學院本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專

陝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專

寶雞三和職業學院民專

寶雞中北職業學院民專

陝西省寶雞教育學院成

寶雞市職工大學成

咸陽市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注 1] 本

陝西中醫藥大學本

西藏民族大學 (西藏自治區屬) 本

咸陽師範學院本

陝西國際商貿學院民本

陝西服裝工程學院民本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

陝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專

陝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專

陝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專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專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專[注 1]

渭南市

渭南師範學院本

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專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專

延安市

延安大學(省部共建)本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專

漢中市

陝西理工大學本

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專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專

榆林市

榆林學院本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專

神木職業技術學院專

榆林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民專

安康市

安康學院本

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專

商洛市

商洛學院本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專

以上除另有標註的外,均為屬地行政區省屬、市屬公辦高等學校。 :「雙一流」建設高校; :原985工程院校; :原211工程院校; :原全國重點大學;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院校。 下劃線:非本地備案高校;本:辦學層次為本科的高校;職本:辦學層次為職業教育本科的高校;專:辦學層次為專科的高校;民:民辦高校;獨:獨立學院;成:成人高校。(分):高等院校的分校或校區,不具備獨立備案資格。截止2017年5月31日,陝西省有普通高校93所(其中民辦普通高校30所),成人高校15所。

^ 1.0 1.1 該校位於縣級楊陵區。楊陵區行政區劃上隸屬於咸陽市,實際上由地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管理。

閱論編211工程建設周期:1995年-2016年(共112所)注1華北29+3

北京24+2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屬)

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屬)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總局屬)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國家民委屬)

中國政法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天津3+1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省屬)

山西1 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1 內蒙古大學*

東北11

遼寧4 遼寧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部屬)

吉林3 吉林大學

延邊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黑龍江4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信部屬)

哈爾濱工程大學(工信部屬)

東北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華東30+1

上海10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大學*

海軍軍醫大學(海軍屬)

江蘇11 南京大學

蘇州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屬)

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屬)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河海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浙江1 浙江大學

安徽3 安徽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屬)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2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江西1 南昌大學*

山東2+1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南18

河南1 鄭州大學*

湖北7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南4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中央軍委屬)

廣東4 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國僑辦屬)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1 廣西大學*

海南1 海南大學*

西南10

重慶2 重慶大學

西南大學

四川5 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貴州1 貴州大學*

雲南1 雲南大學*

西藏1 西藏大學*

西北13

陝西8 西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工信部屬)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長安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空軍軍醫大學(空軍屬)

甘肅1 蘭州大學

青海1 青海大學*

寧夏1 寧夏大學*

新疆2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兵團屬)

下劃線:非本地備案學校,並在分省計數中計入加號後數字。 星號*:非中央部屬高校,隸屬所在地省、自治區、市、兵團。注1:此處指2009年建設高校停止新增時的統計數據。未標者均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中央部屬

省部共建)

985工程

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閱論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周期:2006年12月起(共38所)華北12

北京 12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985工程)

東北3

吉林 1 東北師範大學

黑龍江 2 東北林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華東11

上海 2 華東理工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985工程)

江蘇 7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江南大學

河海大學

安徽 1 合肥工業大學

山東 1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南6

湖北 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廣東 1 暨南大學

西南3

重慶 1 西南大學

四川 2 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西北3

陝西 3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長安大學

所有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高校同時也被列入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已經由985工程標註出。

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中央部屬

省部共建)

985工程

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閱論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第二輪建設周期(2022年—2027年)華北

北京 30+4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屬)

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屬)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國家民委屬)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中國音樂學院*

首都師範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屬)

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委屬)

外交學院(外交部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部屬)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總局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天津 5+1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省屬)

河北 1 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 2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大學*

內蒙古 1內蒙古大學 *

東北

遼寧 4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部屬)

吉林 3 吉林大學

延邊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黑龍江 4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信部屬)

哈爾濱工程大學(工信部屬)

東北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華東

上海 15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上海體育大學*

上海音樂學院*

海軍軍醫大學 (海軍屬)

上海科技大學*

江蘇 16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屬)

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屬)

中國礦業大學

河海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浙江 3 浙江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寧波大學 *

安徽 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屬)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 2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江西 1 南昌大學*

山東 3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南

河南 2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湖北 7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南 5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中央軍委屬)

湖南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廣東 8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中央統戰部屬)

廣州中醫藥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

海南 1 海南大學*

廣西 1 廣西大學 *

西南

四川 8 四川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

重慶 2 重慶大學

西南大學

貴州 1 貴州大學*

雲南1 雲南大學*

西藏 1 西藏大學 *

西北

陝西 8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工信部屬)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長安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空軍軍醫大學(空軍屬)

甘肅 1 蘭州大學

青海 1 青海大學*

寧夏 1 寧夏大學 *

新疆 2 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兵團屬)

:有「給予公開警示(含撤銷)的建設學科」的高校。下劃線:非本地備案學校。*:非中央部屬高校,隸屬所在地省、自治區、市、兵團。未標者均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歷輪:第一輪(2017—21) → 第二輪(2022—27)

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大陸高等學校列表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中央部屬高校

省部共建大學閱論編中俄交通大學聯盟建設周期:2014年起(共48所)中方院校30+12

985工程大學5 中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211工程大學10 北京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長安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河海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其他本科院校16 蘭州交通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石家莊鐵道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中國民航大學

中原工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許昌學院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12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俄方高校6

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

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

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

西伯利亞國立交通大學

薩馬拉國立交通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製造大學

星號*:指中俄雙方的聯盟主席高校。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

985工程

211工程

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