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書與橫書

2025-08-15 15:05:42

中文

编辑

已知最早的商代甲骨文主要文字排列是由上自下,左右順序沒有明確的規定。據推測,縱向由右至左的排列方式主要來自於書寫竹簡時右手持筆,左手持簡並順勢將其排列的方式[1]。

日本書法家石川九楊不着眼於書寫媒體與漢字字序(text direction)間之關係,而着眼於漢字字序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心理功能。他認為出現在商代甲骨上的草創漢字的上下垂直字序,是天與地、人與神之間互相溝通的一種表示,這垂直的構文格局[2],植根於殷代帝王和社會的宗教意識。

世上哪本才是首本橫書的中文書刊並無定論,以下是各方學者的主張:

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於澳門印行的《华英字典》(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是首本漢英字典;

卢戆章的著作《一目了然初阶》(1892年),以漢字和拉丁拼音對照[3];

嚴復的《英文汉诂》(1904年)[4];

1915年1月,創刊的《科學》雜誌。當時創刊號謂:「本雜誌印法,旁行上左,並用西文句讀點之,以便插寫算術及物理化學諸程式,非故好新奇,讀者諒之。」[5]

無論如何,橫書中文書籍直到20世紀初仍然是稀罕之物。1917年,《新青年》第三卷第三期發表了由钱玄同寫給陳獨秀的公開信,錢認為閱讀縱書的文字既費力、也不符合人體眼睛設計,而且漢字筆劃也符合左起橫書(第一筆由左上開始)[6]。钱玄同多次發表同類主張,而陈独秀也認同,但始終未能成為主流。[5]到1940年代,不僅是學術著作,尋常書刊也出現了自左至右橫書的現象。

西周早期大盂鼎金文,由上自下自右至左

配属上海铁路局南京东机务段(上局宁东段)的部分机车段标采取总体横排、“宁东”二字纵排的横纵混合布局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左右兩旁對聯豎排;上方「正大光明」橫匾從右至左書寫。

南宋的楊輝三角形。由圖可知,中文在傳統上僅有豎排寫法,標題則一字一行的形式來代替。[來源請求]

中國大陸・新加坡

编辑

天安門城樓上的匾額中的簡化字標語採用橫書,由左邊讀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道路标志,按照行驶方向进行书写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关于汉文书籍、杂志横排的原则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實施汉字简化政策之前,已逐漸推廣印刷品文字橫書。1955年1月1日起,《光明日報》等率先改為橫書,同年12月30日文化部發佈《關於漢文書籍、雜誌橫排的原則規定》;1956年1月1日起,《人民日報》等中央、地方報一律改為橫書。[7][8]縱書文字一直到1980年代早期还在中国少数出版物(如某些連環畫)中使用。目前基本只有新印古籍、學術著作和現當代人的古體詩文集還使用縱書,而引进的日本漫画至今还使用縱書。

中国大陸對招牌書寫方向限制較寬鬆,橫書(左起)、直書(右起)混用的招牌仍很常見。 黨政部門牌匾使用右起直書。

中國大陸和新加坡推行簡化字之後,縱書文字已經不多見於出版物,但在排版空間受限的場合會使用,如書脊、標題等。早期的大陸規範出版物有時會採用縱書,但現今則幾乎都是橫書的。有些简化字书报以横排为主,但部分版面会使用纵排。传统文化内容,如大部分书法作品(硬笔书法除外)、请帖、和全部对联即使混用傳統、简化字仍然直写,排印出版的古籍大多數也仍用傳統漢字縱書(如果採用简化字,則極少縱書)。引入的日本漫畫仍會保留原有的排版方式,面向中國大陆讀者的日語讀物、中日對譯讀物有時也使用縱書,包括中文部分。

由於日本漫畫翻譯時多保持縱書,輕小說的實體書版又以傳統漢字版(幾乎全為縱書)比較齊全、翻譯較快,因此對年輕的簡化字使用者來說,仍有很多閱讀縱書及傳統漢字書刊的誘因,日常閱讀中很少感覺到不習慣。

在出版界以外,縱書文字主要出現在黨政部門牌匾、招牌、廣告、旗帜等。有些人的私人书信也是縱書的。[9]

另外,根據新國標《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中國大陸的路面改用從「下」往「上」閱讀的豎排標識,該標準引起了坊間的爭議,交警解釋稱這種書寫方向「不容易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10]

新加坡教育部於1974年起也規定教科書和華文考試需用左起橫書印刷[11]。

台灣・香港・澳門

编辑

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等使用繁體中文的社會沒有規定出版物的文字方向,1990年代起有多使用橫書的趨勢[12],但在可見的未來,縱書書刊還是很普及且常見於流行領域,青少年會閱讀的休閒書刊(如漫畫及輕小說)也多使用縱書,許多報紙甚至同一版會有橫書和縱書的文章[13],或者標題以橫書為主、內文以縱書為主,台灣主要報紙大多有這樣的情況。

使用正體中文的台灣對於文字的書寫方向,過去無任何強制政策,民間則慢慢的養成「直書由右至左、橫書由左至右」的默契,而後政府也將此默契訂為規定,但文字排列方法混用隨處可見。例如早期火車站之站名牌採右橫書,舊山線泰安車站(1998年廢止)即成了「安泰」,英文部份亦迁就其排序成了「AN TA」(註:TA疑為誤用,應為TAI),保留至今成為一大觀光特色。

2004年5月4日,中華民國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文程式條列》,將沿襲已久的公文直式書寫,由2005年起改為橫式書寫。同月9日,聯合報也宣布橫式標題改為由左至右。

在台灣,自國小至高中的國民基本教育中,國語、國文教科書以直書為主,其他科目則較常見橫書編排。小說詩歌等文藝作品、報刊的部分版面等,也多會沿用縱書。

盛岡市政府人員手持左起橫書的「謝謝臺灣」橫幅。

泰安舊站站名牌採用右起橫書

主管教學的中華民國教育部所屬機關之標誌牌中英文方向一致

香港某建築名稱的中文使用右起橫書,英文使用左起橫書。

香港戴麟趾夫人分科診療所建築名稱的舊式中文(上行)使用右起橫書,新式中文(下行)使用左起橫書。

澳門某兩家押店招牌使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通宵營業」,前方(右上)使用右起橫書,後方(左下)使用左起橫書。

日語

编辑

昭和13年(1938年)發行的50錢鈔票。可見「大日本帝國政府紙幣」等橫書文字從右邊讀起

日語由於模仿了漢文的書寫方式,因此傳統的日語也是縱書的,先由上而下、再從右至左書寫。偶爾也會因為書寫面積限制而採用橫書,如日式門簾和寺廟的牌匾,但仍然是從右邊讀起,是為每行只有一個字的縱書。直到江戶時代,傳統的縱書文字受到蘭學潮流的影響,而開始出現模仿歐洲文字的橫書書寫。

使用直書和右起橫書的舊式日語書寫的「時的紀念日」廣告

橫書日語廣為流行之前,外文和日語並排的文字閱讀甚為不便:外語會如常橫書印刷,日語卻由於要縱書而旋轉90度印行。明治18年(1885年),首次出現日語橫書印行的書籍《袖珍插圖德日辭典》(袖珍挿図独和辞書)。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除了混合歐洲文字書寫的文字之外,以一般大眾為對象的報紙、廣告排版等,如需橫書則仍然由右邊讀起。

根據屋名池誠的研究,在1940年左右,日本各地開始出現討論統一橫書文字方向的趨勢。1942年7月,文部省轄下的諮詢機構國語審議會,發表統一為左起橫書的報告[14]。但軍方在與英美等國戰爭的背景下,基於軍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拒絕文部省左起橫書的意見,認為這是崇洋媚外,當時有些愛國的報館甚至拒絕刊登左起橫書的日語廣告,而「左起橫書」在日本政府內部以及社會輿論之中也引起了強烈的反對聲浪與爭議。戰後,駐日盟軍總司令派遣美國的教育使節團到日本,檢討學制改革。使節團的報告書(日语:アメリカ教育使節団報告書)提出採用羅馬字、廢除漢字等運動,從而引出「模仿西歐的左起橫書是革新的、右起橫書是保守的」觀念與形象,右起橫書從而更進一步衰落。1946年1月1日的《讀賣報知新聞》、以及1948年3月發行的B50錢紙幣,成為了左起橫書的開端。供日本政府各官廳使用的公文格式的指引《公文作成要領》,也指出「為了增進職務效率這一目的,文件書寫方法……應當盡量廣泛使用左起橫書」。[15]

現代日語中,橫書和縱書都會使用,但使用縱書的場合較多。由於縱書是傳統書寫的方法,書法、國語教科書、小說詩歌等文藝作品、報刊的部分版面等,多會沿用縱書,但是使用縱書也不限於傳統用途,如漫畫、日式個人名片(日語的一面多會縱書、另一面英文的則橫書)。橫書則用於外語、數學、科學、音樂等類別的書刊,較正式的文本如商業書信、簡報書、論文等通常幾乎都是橫書的,這樣不僅便於插入西方文字,電腦排版也比較方便。豎排書刊也可能會有些欄目或頁面使用橫書,以遷就版面設計。

韓語

编辑

傳統的韓語亦是直書的。

金正淑墓,下方的碑文以由左至右排列

朝鮮半島以和中國大陸處理中文類似的方法處理韓語。受推廣橫書影響,韓語縱書格式分为右起和左起两种。現今的主流為左起橫書,比較特殊的是外語電影的字幕,一般而言卻是置於畫面右側,並使用直書。

最後一個將排版改為橫排的主要韓國媒體為朝鮮日報,該報堅持使用豎排直到1999年3月1日。[16]

另外,直書及橫書的標點符號在南韓標準語(표준어)有不同寫法。直書使用類似日語的標點符號,橫書則使用西式半形標點。

其它文字

编辑

此章節尚無參考來源,內容或許無法查證。 (2023年6月21日)

除上述三类使用較多的文字外,还有蒙古文、满文、西夏文、回鹘文、彜文、東巴文、水書、玛雅文字、阿茲特克文字等文字在古时多用縱書,然而其中大多數已經成為死文字。

東南亞國家的一些古代文字也能夠縱書。例如:菲律賓的貝貝因字母和庫利坦字母。印度尼西亚的巴塔克字母、米南加保字母、楠榜字母、比馬字母、隆塔拉字母。

而對於西方文字,通常只在橫向空間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會使用一字母一行的左起「直書」,也有時將文字旋轉90度排列,從上往下和從下往上讀的情況都有。

蒙古文

八思巴文

西夏文

契丹小字七言絕句銅鏡(契丹文)

彝文

東巴文

位於阮惠大路花卉展覽會中,采用左起直書的國語字書法(國語字)圖中文字為:Tân niên hạnh phúc bình an tiến新年幸福平安進Xuân nhật vinh hoa phú quý lai春日榮華富貴來

紫禁城匾額上的滿文和漢字

嗣德聖製字學解義歌(喃字)

「直書」的英文標誌

貝貝因字母

庫利坦字母

越南文的春聯

巴塔克字母 (印尼文:selamat, 意思是恭喜)

米南加保字母 (印尼文:selamat, 意思是恭喜)

楠榜字母 (印尼文:selamat, 意思是恭喜)

比馬字母 (印尼文:selamat, 意思是恭喜)

隆塔拉字母 (印尼文:selamat, 意思是恭喜)

19世纪水书手稿,来自贵州荔波水书研究院

以中文和葡文同時記載

將字母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