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经腧穴按摩及功效

2025-06-28 14:42:24

【部位】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每日早晚左右足各刮1~3分钟,可调节和缓解肾炎、膀胱炎、遗尿、遗精等病症。

四、大钟 强腰壮骨疗效好

大,大小之大;钟,同“踵”,即足跟。穴在足跟,其骨较大,故名大钟。

【主治】益肾平喘,调理二便。主治咽喉肿痛、腰脊强痛、呕吐、哮喘、便秘。

【部位】在足跟部,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取穴】先找到太溪,向下量半横指,再向后平推至凹陷处即是。

【按摩】拿捏大钟,可防治腰痛;用艾灸的方法,每次灸5~15分钟,可治气喘、支气管炎。

五、水泉 艾灸治痛经

水,水液;泉,水泉。水泉有水源之意,肾主水。穴属本经郄穴,能治小便淋沥。

【主治】清热益肾,疏经活络。主治小便不利、足跟痛、痛经、闭经、腹痛。

【部位】在足跟区,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

【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下用拇指量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按揉水泉,可防治足跟痛;女性痛经,可在经期每天早晚各用艾条灸1次,每次10~15分钟,可止痛。

六、照海 月经不调的救星

照,光照;海,海洋。穴属肾经,气盛如海,意为肾中真阳,可光照周身。

【主治】滋阴清热,调经止痛。主治咽喉肿痛、气喘、便秘、月经不调、遗精、失眠。

【部位】在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取穴】坐位垂足,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下缘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

【按摩】常用拇指指腹轻轻向下揉按,每次1~3分钟,有补肾、养肝、健脾的功效。

七、复溜 滋补肾阴数它强

复,同“伏”,深伏;溜,流动。穴居照海之上,在此指经气至“海”入而复出并继续溜注之意。

【主治】补肾益阴,清热利水。主治水肿、腹胀、腰脊强痛、盗汗、自汗。

【部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

【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3横指,跟腱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溜1~3分钟,可缓解腹泻、盗汗、四肢乏力、腰脊强痛。

八、交信 调经养血止崩漏

交,交会;信,信用。信,五常之一,属土,指脾。本经脉气在本穴交会脾经。

【主治】益肾调经,调理二便。主治淋病、月经不调、子宫脱垂、便秘、痛经。

【部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

【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3横指,再前推至胫骨后凹陷处即是。

【按摩】弯曲拇指,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交信,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可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疾病。

九、筑宾 排毒好帮手

筑,强健;宾,同“膑”,泛指膝和小腿。穴在小腿内侧,有使腿膝强健的作用。

【主治】调理下焦,宁心安神。主治脚软无力、肾炎、膀胱炎、腓肠肌痉挛。

【部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

【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7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筑宾,力度适中,可改善小腿痉挛、脚软无力等不适症状。

十、阴谷 遗尿、遗精选阴谷

阴,阴阳之阴;谷,山谷。内为阴。穴在膝关节内侧,局部凹陷如谷。

【主治】益肾调经,理气止痛。主治小便难、遗精、早泄、阴囊湿痒、妇人带漏。

【部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

【取穴】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阴谷,力度适中,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等男性功能障碍疾病。

十一、横骨 摆脱男人难言痛苦

横骨,为耻骨之古称。穴在横骨上缘上方,故称横骨。

【主治】益肾助阳,调理下焦。主治腹痛、外生殖器肿痛、遗精、闭经、盆腔炎。

【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每次3~5分钟。可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十二、大赫 生殖健康的福星

大,大小之大;赫,显赫。显赫有盛大之意。本穴为足少阴冲脉之会,乃下焦元气充盛之处。

【主治】益肾助阳,调经止带。主治遗精、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带下。

【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依上法找到横骨,向上1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大赫,每次3~5分钟。可治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

十三、气穴 利尿通便疗效好

气,气血之气,在此指肾气;穴,土室。穴在关元旁,为肾气藏聚之室。

【主治】调理冲任,益肾暧胞。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精、阳痿。

【部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肚脐下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气穴,每次3~5分钟。可有效治疗生殖疾病。

十四、四满 腹痛腹冷不怕了

四,第四;满,充满。此乃肾经入腹的第四穴,可治腹部胀满。

【主治】理气调经,利水消肿。主治痛经、不孕症、遗精、水肿、小腹痛、便秘。

【部位】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下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按揉四满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或艾条灸,每次5~15分钟。

十五、中注 常按摩,促消化

中,中间;注,灌注。肾经之气由此灌注中焦。

【主治】调经止带,通调腑气。主治腹胀、呕吐、腹泻、痢疾、腰腹疼痛。

【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下半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按揉中注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可用艾条灸中注,每次5~15分钟。

十六、肓俞 告别便秘的痛苦

肓,肓膜;俞,输注。肾经之气由此灌注中焦。

【主治】理气止痛,润肠通便。主治绕脐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痢疾、便秘。

【部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肓俞,每次3~5分钟,用艾条灸肓俞,每次5~15分钟。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疝气等疾病。

十七、商曲 帮你解决腹痛的烦恼

商,五音之一,属金;曲,弯曲。商为金音,大肠属金,本穴内对大肠弯曲处。

【主治】健脾和胃,消积止痛。主治绕脐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痢疾、便秘。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上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商曲,每次3~5分钟,或用艾条灸商曲,每次5~15分钟。可治胃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疾病。

十八、石关 脾胃虚寒按石关

石,石头;关,重要。石有坚实之意。本穴为治腹部坚实病症的要穴。

【主治】降逆止呕、温经散寒。主治闭经、带下、脾胃虚寒、腹痛。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上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两手中指指腹相互叠加,用力按压石关,有酸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呕吐、腹痛、妇人不孕等脾胃虚寒之证。

十九、阴都 有效缓解胃痛

阴,阴阳之阴;都,会聚。穴在腹部,为水谷聚焦之处。

【主治】调理胃肠,宽胸降逆。主治腹胀、肠鸣、腹痛、哮喘、便秘、妇人不孕。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中间三指指腹摩阴都、中脘,可治胃胀、胃痛、恶心等。

二十、腹通谷 胃痛呕吐不用怕

腹,腹部;通,通过;谷,水谷。穴在腹部,为通过水谷之处。

【主治】健脾和胃,宽胸安神。主治腹痛,腹胀,呕吐,胸痛,急、慢性胃炎。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按揉腹通谷,可治胃痛、呕吐、腹痛、腹胀等胃肠疾病。

二十一、幽门 腹胀腹泻双调节

幽,隐藏在腹部深处;门,门户。胃之下口称幽门。穴之深部,邻近幽门。

【主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主治腹痛、呕吐、胃痛、胃溃疡、消化不良。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按摩】按揉幽门,可治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疾病。

二十二、步廊 乳房保健穴

步,步行;廊,走廊。穴当中庭旁;经气自此,如步行于庭堂之两廊。

【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主治咳嗽、哮喘、胸痛、乳痈、胸膜炎。

【部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平乳头的肋间隙的下一肋间,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急性乳腺炎患者可自步廊向乳头方向推抹50~100次。

二十三、神封 迅速缓解气喘

神,指心;封,领属。穴之所在为心之所属。

【主治】宽胸理肺,降逆止呕。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痛、乳痈、胸膜炎。

【部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平乳头的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神封3~5分钟,可缓解跑步后或搬重物后造成的气喘。

二十四、灵墟 风寒咳嗽找灵墟

灵,指心;墟,土堆。本穴内应心脏,外当肌肉隆起处,其隆起犹如土堆。

【主治】疏肝宽胸,肃降肺气,壮阳益气。主治咳嗽、哮喘、胸痛、乳痈、胸膜炎、心悸。

【部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1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治疗风寒咳嗽,常按揉灵墟,每次10~15分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二十五、神藏 艾灸治咳喘

神,指心;藏,匿藏。穴当心神匿藏之处。

【主治】宽胸理气,降逆平喘。主治咳嗽、哮喘、胸痛、支气管炎、呕吐。

【部位】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2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轻轻按揉神藏,可治咳嗽、气喘等肺疾。

二十六、彧中 定咳顺气好帮手

彧,通“郁”;中,中间。郁有茂盛之意,穴当肾气行于胸中大盛之处。

【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咳嗽、胸胁胀满、不嗜食、咽喉肿痛。

【部位】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自锁骨下缘垂直向下推1个肋骨,就是第1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生气或疲累后,胸胁部有时会感到疼痛,而且不断咳嗽,此时可以用拇指指腹点按彧中,有助于止痛、定咳、顺气。

欢迎关注《91健康助手》

本着“就要健康”的理念,秉承“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宗旨,创建“91健康助手”以服务用户为主导,了解和预防亚健康,打造大健康资讯平台!

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