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建国军
编辑
和平建国军 成立時間1940年撤销1945年類型軍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陈公博兵力6个方面军及4个绥靖公署
主条目:和平建国军
伪南京国民政府采用的军舰旗(左)和海軍艦艏旗(右)
和平建国军是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政权后,收编的国民政府投降军队组建的一支汉奸傀儡军队。1940年,汪军总数8.8万人。[18]
1943年4月,日軍發動太行山戰役掃蕩龐炳勛统帅的24集團軍主力,在孤立無援的情况下加上先前降日的舊部孫殿英的勸說於1943年5月投降日本,並於汪精衛政權中任暫編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一職,後任開封綏靖公署主任。[18]
到1945年春,汪精卫政权统治区的伪军达40万余。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南京国民政府收编。[18]
和平救国军
编辑
蒙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1938年7月中旬,张岚峰赴北平参与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受到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的接见,获封“豫东招抚使”。张岚峰于1938年11月下旬组建“豫东招抚使公署”,在陇海路沿线鹿邑、亳县、夏邑、商丘、宁陵、睢县以及其家乡柘城等地招募土匪及流民,共计18000多人,被日军编为 “豫东剿共军”。不久,日军将张岚峰的“豫东剿共军”更名为“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并拨给大量武器弹药与卡车。[19]
1940年春,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命张岚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不久又任命张岚峰为“苏豫皖边区绥靖副司令兼和平救国第一军司令”。张岚峰将部队扩充至9万多人,成为河南省人数最多的伪军,并多次配合日军的进攻。[19]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4月,日軍出動二十萬人進攻太行山區;4月23日,日軍包圍孫殿英防地林县,孫殿英率部投降日軍,成为「和平救國軍」司令[20]:198。孫殿英任新五軍軍長,兼任第四方面軍指揮官、豫北保安司令。[21]。
华北治安军
编辑
华北治安军 成立時間1940年撤销1945年類型軍隊司令齐燮元→杜锡钧兵力13個集團軍,兵力5.5萬人
主条目:华北治安军
华北治安军,俗称“皇协军”,是日军华北方面军扶植控制的一支伪军。1940年1月14日,华北治安军在北平正式成立,司令齐燮元,其部队主要指挥人员出自日本人控制的通县陆军军官学校,兵员来自原华北剿共军以及在日军占领区招募人员。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设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华北治安军改名为“华北绥靖军”,名义上归属汪精卫政府管辖,实权掌握在各级日军顾问手中。[22]
1940年底扩军至5万余人后,开始全部配合日军发动对中国各敌后区域的扫荡作战。到1942年,华北治安军一度发展到12个集团,9万余战斗人员。1943年,杜锡钧接替齐燮元任总司令。1945年9月,华北治安军13个集团,兵力5.5万人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22]
东亚同盟自治军
编辑
1942年8月,日军华北方面军独立第一混成旅团在邯郸、安阳、大名间的三角地带拼凑了一股较大的汉奸武装,番号“东亚同盟自治军”,分布在大名、南乐、内黄、魏县、漳河县一带。号称一万四千人,实际约七、八千人之数。
军长王天祥/刘昆(1944.8-1945.1.16)
副军长程希孟(回隆镇西街的大地主,人称“老司令”,1944年八十多岁在家乡老死)/刘昆
参谋长檀松甫
参谋处长邱效天/吴寿彭
直属突击团团长张履亭
第一旅旅长李成华(所部称“李部队”)/贺润生(1943.4.4-),参谋长高景泗(国特)。团长程海波、师建业。
第二旅旅长程乾(程希孟之子,人称“少司令”),团长程坤、郭德惠。
第三旅旅长程道合,团长程兴华(曾任八路军三八六旅十八团副团长)/薛登宽、程道生(和程道合为兄弟,是安阳县辛村镇程太保村大地主)
第四旅旅长杨法贤,团长王文香、路景文。
原为冀豫边的卫河以北的回隆、楚旺一带马匪,1926年公开拉大杆,被称为“西南老砸”。
1943年八路军冀南军区设立西南办事处,为对回隆、楚旺、安阳一带伪匪的工作机构。
1945年1月16日晚,王天祥和冀南三分区二十三团(陈中民)到城东三里店里应外合直属突击团起义成功,歼灭日军一个小队,东亚同盟自治军军部和伪组织。击毙军长刘昆、参谋长檀松甫等,该军部此后未恢复。起义之后王天祥任冀鲁豫军区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员,突击团编为第一团。1945年5月14日大名县日军撤离邯郸。[23][來源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