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汉字的美不只在于外表,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
通过分析汉字,我们可以了解很多有关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每个汉字都有它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四个有意义的汉字:“耄耋耆耈”,探究它们背后的文化。
其实啊,看汉字就像看美女一样,要慢慢欣赏,好奇点,探究一下它们的奥秘!
大家应该都有接触过“耄耋”一词:耄(mào)耋(dié)
我们经常称呼那些年龄很大的老人为“耄耋老人”。
那你知道后面两字“耆耈”是指什么吗?这两字和“耄耋”有有何关联呢?
汉字“耆”,读 [ qí ] 或 [ shì ]
汉字“耈”,读 [ gǒu ]
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汉字的构成:上面都有部首【耂】,读 [ lǎo ]
“耂”看起来像是一个驼着背,头发稀疏下垂,手拄拐杖的老人。
而“耆耈”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我们先来说说汉字“耆”
字形上看,“耆”,会意字、上下结构。上面“耂”,表示年老。下面“旨”,寓意美好,喻示年高上寿,是美好的福气。
我们可以看下“耆”的古文字形,更像是一个长发老人,当然也可以指师长、长者。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记录的:耆,老也。六十为“耆”。
因为在古代,60岁就算是老年人了,也称为寿考。(因为古代人的平均寿命相比现代人是比较短的,50岁就步入老年了。)
在古代,五十岁算作初入老年,称为“艾”;六十岁称算作正式进入老年,称为“耆”;八十至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而百岁老人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期颐老人”。
这里插句题外话:当下时代,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到了50岁还称得上中年人,而且很多五十出头的人恰恰是整个企业、家里的顶梁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证明了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寿命在正比例增长!
回到我们今天讲的主体,来看下另一个字:耈。
同样的,我们先看字型:“耈”,形声字,同“耇”,上下结构,上面“耂”,下面“句”。指的是老人年龄大了,已经驼背,脸上也出现了一块块老年斑。而“耇”也代指老人脸上的寿斑、。同时,“耇”指90岁以上的老人。老而步缓。
我们从这些解释中可以总结出,“耄耋”和“耆耈”是两个词,它们分别用来表示不同的年龄段。
“八十、九十曰耄”——《礼记·曲礼上》。从这里可以得出:八十至九十岁的老人,称之为“耄”。
“七十曰耋”——《左传》。而曹操在《对酒歌》写道:“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另有蒲松龄也有说道:“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也”。也就是说,但求无大贵之命,但能活到70至90岁,就足够了。
在读音上,“耄耋”与“猫、蝶”相同读音,所以古时猫与蝴蝶图也经常出现在陶瓷、绘画上,寓意长寿延绵。因此,朋友们若是给老人准备礼物,“猫蝶”图可作上选。
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知道汉字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
汉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经历了很多人和事情的变迁,也受到了很多文化的影响,但是它们仍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
在此,也希望朋友们能在耐下心来慢慢去体会这些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只有更好地了解汉字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
如果您喜欢@那就向阳盛开吧所写的文章,欢迎点赞或「在看」。希望每一位朋友,健康快乐,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