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古蔺县,因古蔺河而得名;另说因古蔺州得名;《古蔺县地名录》(1982):唐元和元年(806)置州,以境内蔺草丛生得名。
基本介绍:
古蔺建县于1909年,原属四川叙州府,永宁县。1949年古蔺县解放,隶于川南行政公署,1960年,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行政区划多次变更。1985年,古蔺划归省辖泸州市领属。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全县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总人口72万人,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万人。
古蔺地处大娄山西段北侧,属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拔高低相对悬殊,最高西
+查看详细古蔺县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2024赛迪西部百强县名单公布,古蔺县名列第98名。
2024年8月,古蔺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天府旅游名县。
2024年6月,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发布,古蔺县名列第91位。
2024年1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3年8月,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发布,古蔺县上榜,位列第92名。
2023年6月,古蔺县被确定为第四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3年4月,古蔺县入选为四川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专业功能县城)。
2023年3月,古蔺县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3年1月,古蔺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查看更多古蔺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历史沿革:
秦属巴郡。
汉建元六年(前135),开“西南夷”,县地属犍为郡。
三国、两晋时,隶于江阳郡。
隋大业三年(607),属泸州郡合江县辖地。
唐元和元年(806)置羁縻蔺州。
宋乾德二年(964)废州,地入合江县。
元属永宁路。
明为永宁宣抚司辖地。
清雍正九年(1731)设古蔺巡检司,隶叙永厅。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永宁县移治于此,翌年更名古蔺县,以古为蔺州地得名,属永宁州。
1914年隶永宁道。
1935年属第七
+查看详细古蔺县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