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常识知多少】

2025-07-17 03:54:44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小蔡的频道!

大家期待的【古典常识知多少】系列又更新啦!让我们伴随古斯塔夫·马勒(德语:Gustav Mahler,1860-1911)的《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一起来聊聊正式演奏前的“调音”是怎么一回事吧!

Symphony No. 5, IGM 11: I. Trauermarsch 音乐: Berliner Philharmoniker;Jascha Horenstein - Mahler: Symphony No. 5 Symphony No. 5, IGM 11: II. Stürmisch bewegt, mit größter Vehemenz 音乐: Berliner Philharmoniker;Jascha Horenstein - Mahler: Symphony No. 5 Symphony No. 5, IGM 11: III. Scherzo 音乐: Berliner Philharmoniker;Jascha Horenstein - Mahler: Symphony No. 5 Symphony No. 5, IGM 11: IV. Adagietto 音乐: Berliner Philharmoniker;Jascha Horenstein - Mahler: Symphony No. 5 Symphony No. 5, IGM 11: V. Rondo - Finale 音乐: Berliner Philharmoniker;Jascha Horenstein - Mahler: Symphony No. 5 《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德语:Gustav Mahler,1860-1911)的第五首交响曲作品,作于1901年至1902年。此曲为马勒交响曲中较普及的一首,开头的送葬进行曲跟《第二交响曲》相仿,但比较短小。曲调相当悲愁,也没有那么紧张。最初由小号吹奏出一段信号乐;接着,在一段降A大调乡愁风的旋律相随之下,突然转慢;第二段降b小调,是借着铜管乐器“叫嚣”般的切分音节奏来赋予强音的。《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头的一段小号独奏以及第四乐章都被使用于电影《魂断威尼斯》。第五号交响曲是马勒在二十世纪的第一部交响曲作品,在连续三首带人声的交响曲创作后,重新回到纯器乐写作,此举标志着其第二创作时期的开始。

(图片源自于网络

1901年夏季,马勒在创作小屋完成了第一、第二乐章,其余乐章则在一年后完成。在这期间,马勒与爱尔玛正式结为连理。“秋天他为我弹奏完整的《第五号交响曲》。这是第一次他为我演奏一首新的作品,为这个时刻,我们安静地手臂挽着手臂,走向他在森林的工作室。”与此前的四首交响曲作品不同,第五号交响曲自始便摒弃标题、人声及歌词等因素,仅部分地引用自己歌曲作品的旋律作为素材。1904年10月18日,《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由马勒亲自指挥于德国科隆首演。

古典音乐会开始前的调音🎻

伴随着第一次掌声,乐队首席缓缓走向舞台中央,示意后将由双簧管首席给出标准音A(A=440,或者442,具体视不同乐团而定),进行正式演出前的全团调音。调音为A音,是因为早期的管弦乐团为弦乐为主,弦乐器的空弦共同音(弦乐器基本都用空弦来调音,低音提琴会使用泛音来调音)为A音,故统一用A音来调音。管乐队则是调音为bB音,原因是管乐队的bB调移调乐器居多的关系。

(图片源自于网络

调音的顺序为:

双簧管首席给出标准音A,然后木管声部开始调音,随后铜管声部开始调音。当管乐完成调音后,双簧管首席会再演奏一次标准音A给乐队首席,乐队首席再继续给各弦乐声部调音。也有的乐团会在给全体弦乐声部调音前,单独给低音提琴声部一个A进行校音,因为低音提琴的音域比较低,如果全部弦乐声部一起校音容易听得不准确。

当然,在上台前,各声部的乐手们就已经在后台完成调音,定音鼓、竖琴、低音提琴等大件乐器则允许在演出开始前直接在台上进行调音。音乐会正式开始前的全团调音,只是为了更加保险和统一,也就是德语常说的:sicher für sicher。

Laeiszhalle©️Thies Rätzke(图片源自于网络

当演出有钢琴时,这个标准音A就会由乐队首席弹奏钢琴上的A来给到双簧管首席,然后再按照顺序依次进行调音。

值得一提的是,中场休息后,还会再进行一次完整的调音。

标准音为何由双簧管给出?🎵

双簧管(obeo)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七世纪中叶,十八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双簧管在乐队中常担任主旋律,此外它还是交响乐团里的调音基准乐器。“双簧”是以两块簧片缚在一起,并透过簧片振动而发声。它的音质独特,在交响乐团中,经常在其他乐器的伴奏中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双簧管是由萧姆管(Shawm)发展而成的乐器。

(图片源自于网络

交响乐团一般是用音准最稳定的乐器,即双簧管调音。双簧管吹奏出的长音音律非常稳定,其音色突出并且具有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在交响乐团中脱颖而出,让每个乐手都能清楚地听到它发出的声响。双簧管在交响作品总谱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因此由它担任调音标准也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从下面的交响乐团席位图可以看到,双簧管位于乐团的中央,非常便于各声部乐手进行调音。

交响乐团席位图(图片源自于网络

关于打双簧管当作调音基准这件事,YAMAHA音乐系统有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由于双簧管的音准取决于簧片插在吹口管的深浅,这个调音过程和弦乐器相比要花上更多时间,也较困难、麻烦(弦乐器是用微调或弦栓),而一旦双簧管在演出之前调整好音准后,很难再改变簧片的位置,因此音准几乎不太可能突然发生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乐团中其他乐器都要配合双簧管的音准做调音。